<td id="oj0zw"><ruby id="oj0zw"></ruby></td>

  • <td id="oj0zw"><strike id="oj0zw"></strike></td>
    <li id="oj0zw"><noscript id="oj0zw"><ol id="oj0zw"></ol></noscript></li>
      1. 智慧城市建設怎么做?華為說“1+1+N”

        2019-11-13 Pageviews:143
        智慧城市鋪天蓋地,如何建設是個現實問題。在第4屆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峰會(CCF-GAIR 2019)智慧城市分論壇上,華為企業BG全球智慧城市業務部總裁鄭志彬博士發表了《城市數字平臺,引領智慧城市發展新趨勢》的主題 ,提出了“1+1+N”的智慧城市建設思路,即“1個數字平臺+1個智慧大腦+N個應用”。

        如何理解“1+1+N”?我們一一為你解析:

        為何發展智慧城市?

         
        數字經濟的發展需要一個載體,而智慧城市的建設將會成為未來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載體。
        智慧城市的這些建設內容,從根本上講就是數字經濟。智慧城市的核心價值就是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建設智慧城市是大勢所趨。

        華為“1+1+N建設思路:

        城市數字平臺

         
        經過多年實踐,華為提出了一個嶄新的智慧城市建設理念,即“1+1+N”。華為希望在智慧城市的數字空間中構建“1”個城市數字平臺;同時,綜合不同行業的數據和能力,構建所有智慧應用的“1”個中樞,這個中樞就是智慧大腦;而“N”指的則是各種智慧應用,即基于華為提供的城市數字平臺這一新的數字基礎設施構建豐富多彩的智慧應用。
        華為希望通過構建智慧城市的中樞大腦,將各行各業割裂的數據和應用有機地整合到一起,從而展現出數據匯聚和融合的價值,并展示協調指揮的作用。
        這個理念的核心就是城市數字平臺,華為希望通過數字平臺來重新定義智慧城市的數字基礎設施。
        原來,企業推出一個智慧應用需要自行建設大數據平臺、視頻共享平臺、融合通信平臺等各種基礎設施;而未來,在一個城市中只需要建設一個統一的數字基礎設施即可。就像今天的城市公路設施那樣,不僅要修建好馬路,還要修建好地面上的綠化帶、隔離帶,地面下發達的地下管網……這些基礎設施都要修建好,這樣當需要建設一個新的住宅樓或者醫院時,就可以共享這些設施。
        華為數字平臺的價值并不體現在其本身的強大上,也不單純追求自身軟硬件的功能和性能有多強大,而是通過將新ICT基礎設施能力整合在一起,服務于智慧城市的所有應用,讓運行在平臺上的應用變得更加強大,因為只有應用的增值才能體現基礎設施的價值。

        智慧大腦:能看、能用、能思考

         
        除了數字平臺之外,華為也在為城市打造“智慧大腦”,我們希望智慧大腦能看、能用、能思考,能夠成為服務于智慧城市總體目標的中樞。
        所謂“智慧大腦”,首先是一個展示中心,是不斷前進的城市博物館;其次,它也可以監測整個城市的運行態勢,以支撐政府的各項決策,在發生事故時,各級部門可以進行統一的指揮調度;此外,它還應該能夠提供眾多的創新/創業的服務。
        簡而言之,智慧大腦應具備如下的“6個一”的能力:
        • 一個城市的“天眼”:通過結構清晰、分類清楚的數據,全方位地展示整個城市的總體情況,包括經濟發展、環境污染、交通、民生服務等情況。
        • 一個城市的“帷幄”:有了上述城市運行數據,城市管理者可以更加科學地進行決策,比如評估投入的資金對企業發展的支持效果。
        • 一個城市的“中樞”:城市每天都有各種事件發生。當事件發生后,我們希望城市智慧大腦能夠有效整合城市資源,實現立體聯動,來解決問題。
        • 一個數據展示屏幕:從城市的市長到各委辦局的主管,再到基層的執法人員,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屏”來進行操作和聯動。城市濃縮的數據可以在智慧大腦的屏幕上展示,幫助城市各級管理人員更方便地進行管理決策和指揮調度。
        • 一個創新創業平臺:比如,華為正在與深圳市政府合作,由深圳市政府提供資金雙方共同探討,通過共享和開放資源讓更多的中小企業參與智慧城市的建設中,為城市發展服務。
        • 一個產業孵化中心:智慧城市是產業孵化中心,通過建設智慧城市來培養城市“沃土”,可以將生態聚合起來,共同為智慧城市發揮力量。

        建設“古羅馬式”的智慧城市

         
        俗話說“條條大道通羅馬”,在這條條大道之下,還隱藏著古羅馬人在城市建設上的智慧。古羅馬不僅修建了羅馬式的平整大道,還將馬路下面為城市服務的各種配套基礎設施,例如輸水管、下水道等一起修建好。這樣在建設大劇院、浴室和競技場等其他城市建筑時就可以事半功倍。
        從目前來看,華為致力于打造的智慧城市數字平臺,其思路與古羅馬的道路建設不謀而合,都是不僅注重“大道”的修建,同時也注重配套設施的完善,現在業界還沒有哪家公司在做同樣的平臺。
        從大的維度來看,在政府主導建設的領域會建立起統一的數字平臺,就像修公路一樣,會有一條主干道,主干道一定要配有各種水管、線纜、燃氣管等等。現在各個城市已經具備了數字平臺或者說主干道的建設條件。但城市發展也會有很多分支,主干道是政府建設和使用的業務,輔路可能就是面向社區服務的業務。政府的新業務、新功能發展起來之后,數字平臺也會不斷地擴充,也會有很多分支。數字平臺是可以延伸的,因為其本身就是基礎設施。
        所以面向未來發展的數字平臺,考慮這些分支小平臺如何與主干平臺進行配合、實現對接,華為為此打造了一個使能平臺,可以使能各種平臺和應用,其價值不僅僅是整合華為的平臺,也能夠將其他的平臺和能力都整合進來。

        智慧城市是做出來的

         
        智慧城市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華為一直認為信息化建設應該以業務為主,智慧城市的建設本源還是城市,數字技術是為城市的發展服務的?,F在,數字技術就像血液一樣已經融入到整個城市發展的身體里面,不可分離,所以智慧城市一定不是簡單的信息化建設。
        從政府角度而言,打動政府的智慧城市智慧在于善政、惠民、興業,要讓政府能夠感知到數字技術帶來的價值,例如“最多跑一次”,老百姓去政務服務中心辦事,以前需要跑很多部門,而現在跑一次就可以了,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將后臺的數據整合了,將流程也打通了,并進行了流程再造,讓老百姓辦事更加方便。
        如果僅僅使用傳統手段,沒有信息技術的幫助是很難實現上述這些目標的,當然也需要傳統的管理手段來支撐。所以進入數字化時代之后,信息技術就成為一種通用技術,這種通用技術就像血液一樣,融入到各種各樣的政府業務服務、城市應用服務之中。
        建設智慧城市是大勢所趨,無論是經濟發達還是發展中的城市都需要,華為智慧城市的成功案例中既有一線發達城市,也有三四線的城市。目前,華為智慧城市已服務于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多個城市、4億人口。


         
        文本標題
        熱門推薦
        文章列表
        文本標題
        快速鏈接
        文本標題
        地址:廣西南寧市青秀區雙擁路32號寶資誠大廈7樓713 


        文本標題
        電話:0771-5570065  

        文本標題
        郵編:530022  

        文本標題
        文本標題
        文本標題
        文本標題
        文本標題
        文本標題
        聯系方式
        国产黑色丝袜在线看片
        <td id="oj0zw"><ruby id="oj0zw"></ruby></td>

      2. <td id="oj0zw"><strike id="oj0zw"></strike></td>
        <li id="oj0zw"><noscript id="oj0zw"><ol id="oj0zw"></ol></noscript></li>